研究小組負責人、佛羅裡達大學天文學教授 Stephen Eikenberry 於2004年1月的美國天文學會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的一個會議上發表發現了可能是最亮和最重的恆星。
(註:Luminous blue variables = LBV 光亮的藍色變星)
這顆恆星是一顆藍色的變星,編號為LBV 1806-20,位置大約在人馬座,距離銀河邊緣45,000光年。這顆星在可見光的波長中,似乎被宇宙的塵埃阻礙了光線,但從紅外線去觀測,可見邊緣的塵都被照亮。Eikenberry和他的十六位天文學者發現這顆恆星所發出的能量介乎我們的太陽的500萬至4000萬倍,這個光亮的程度相比之前的紀錄保持者還要亮,如Eta
Carinae 恆星,它大約為300萬至500萬的太陽光度以及另一顆被稱為手槍星Pistol
Star,其質量為太陽的100倍、光度為太陽的500萬至600萬倍。
LBV 1806-20 的紅外線光譜讓我們知道,它表面的溫度大約為 18000
K至32000 K (註:0 K = – 273 C),其直徑跟據計算最少為太陽的200倍,其質量最少為太陽質量的150倍。跟據我們的科學知識,沒有穩定的恆星可以超越太陽質量的100-120倍,一棵恆星越光亮,其質量亦越大,而若其超越這個倍數,它的表面會因自己的放射的熱度和壓力而不停地被吹走,所以發現的天文學家皆認為這顆恆星正值在這個階段。
(按上圖可放大)
從前,天文學家都認為LBV 1806-20只是一個明亮的普通藍色星體。但是現在他們利用降低地球大氣層對星體觀察干擾的斑點成像技術又對它進行了觀測,得到了更清晰的紅外圖像。如果它是一個雙星或三星體系,而所有的質量也不是它自己的,它仍然是個龐然巨物。
LBV 1806-20附近的恆星似乎給予我們研究這顆超重恆星一些線索。上圖是一幅近紅外線的圖像,A點為重恆星LBV
1806-20的位置,天文學家發現B、C、D三顆星是罕有的沃夫-瑞葉型恆星(Wolf-Rayet),一些非常熱的恆星,並且已將自己的表面氫氣吹到宇宙了的恆星,這些罕見的恆星通常出現在星雲塵埃的深處或超新星爆發後的中子星。看來它附近的恆星群體從前都是一些重型的恆星。
「LBV 1806-20肯定不是星體群,我們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Stephen
Eikenberry說:「它有可能屬於雙星或三星體系的其中一部份,但是這似乎也不太可能。」由於LBV
1806-20發出的光呈現周期性的變化,這屬一體目標所特有的現象。如果它最終被發現是雙星或者三星系的,這將更令人困惑,因為天文學家將不得不解釋這些大星體是如何這麼緊密地呆在一起。
(本文曾刊於2004年12月號會訊,2007年7月刊於網頁中,作簡單修改。)
附加資料:
在本網頁中也曾介紹有關 SGR
1806-20 的文章 (中子星爆發橫越銀河系),它與以上一篇文章
LBV 1806-20 的關係是甚麼?
SGR 1806-20 位於電波星雲 G10.0-0.3,它本身是 1806-20星團中的成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
H II 區域 W31 的一部份。星團 1806-20 由幾顆不尋常的恆星組成,其中包括兩顆充滿碳的沃夫
- 瑞葉型恆星 (WC9d 和 WCL) ,兩顆藍色超巨型星體,以及一顆最光/最重的恆星LBV
1806-20 。
資料搜集及編寫:蔡錦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