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了數年的行星與小行星定義問題,終於有了最後決定。今年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定,把冥王星的位置取消,使太陽系變成只有八大行星的系統。
Credit: NASA/JPL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布拉格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行星的新定義:
1. 必須圍繞太陽運轉
2. 它能清除軌道內其他星體,即是在軌道中最大的天體
3. 有足夠大的質量,能依靠自身的重力,通過流體靜力學的平衡,使自身的形狀達到近似球形
4. 天體內部不會發生核聚變反應
當年為了尋找冥王星,美國的天文學家洛偉爾曾利用十數年的時間,直到他死的時侯1916年11月16日也未曾找到。終於
冥王星於1930年由克萊德•湯博洛在雙子座的底片中發現。
今次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因為它不符合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天體。
而「矮行星」這個詞語,也是一個新名詞,從前只有矮恆星,(即質量比太陽低的暗淡恆星,又稱為褐矮星。)利用這個邏輯,較細小
只符合部份條件的行星就被命名為矮行星。而不符合所有條件,在太陽系中運轉的物體將被統稱為「太陽系小天體」,也是一個新
名詞。
更詳細的資料可參考本月天文頭條的聯結的講解或可參看2006年9月號的會訊,在會訊中,本會的資深委員史裕文將為大家有更詳細的講解。
資料搜集及編寫:Scater Ch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