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會首頁 | 本會介紹 | 最新資訊 | 天象資訊 | 天文資料庫 | 天文學習系統 |
| 天文相片 | 本地天文活動 | 討論區 | 天文軟件 | 天文連線 |

> 天文資料庫 > 感想回憶 > 沒有正確傳遞霍金的想法

沒有正確傳遞霍金的想法


2006年六月中旬,霍金訪問香港六天,其間一連數星期在香港興起了一陣霍金熱,看到電視及報章傳媒的大幅報導,在電視又見到書局有關霍金的書本熱賣,但照書店老闆所述,主要購買的是中學生。

這讓我感到很奇怪,難道只有中學生才有興趣去知道霍金的理論?莫非中學以後的市民大都失去了求知的情況?很大機會上,是他們總會以為這些讀物是一定不會明白的和一定是很悶的。霍金教授摘寫這些書籍的目的何在?他的目標讀者是誰呢?

令人感到悲哀的地方

與一些天文界的人仕討論,最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大部份傳媒都沒有正確傳遞霍金的想法。如有看過他的書籍,從1988年的「時間簡史」至近期的「果彀中的宇宙」,你可發現他如何極力讓自己的理論變成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他希望他的學生、一般市民能夠理解他的理論。我們可以從圖片的大幅增加看到這一點,差不多每一頁都有圖片。

但「果殼中的宇宙」一書的部份道理,其實與「時間簡史」相似,但已比從前簡明化很多,我相信一般中學的理科學生已能掌握部份甚至大部份的道理。

再者,他的書本編寫得很完整,頭幾章總是把相對論的基礎知識等放進去,希望讀上來更容易明白。另外,可參考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中的序言:「這些研究的細節非常專業,但我相信概念並不需要用到太多數學。我只是說,希望我已做到了。」

霍金教授有普及科學的心願

對於一個科學家而言,他能有普及科學教育的心相當難得,很多科學家只會醉心於自己的研究,卻不會把自己的理論普及化或推動科學,但我認為霍金教授是做到這點,在他近年出版的「在巨人的肩上」一套書中,很令人感動。他把幾位當代著名的科學家如哥伯尼、牛頓、開普勒等等的著作再次翻譯,使我們看到當代科學家的思考模式和當時發表的文章,霍金這種方向很明顯是希望讓科學更普及, 讓熱愛科學的人帶來靈感。

傳媒的報導

可是,我們只要翻閱近日的報章,討論的卻是如此的膚淺,霍金愛喝甚麼茶?聽甚麼音樂?他日常生活如何的辛苦,另一些把重點放在他傷殘身上,真令人感到可惜,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讓科學普及,卻大部份傳媒避而不談其理論,其實他的理論有很多都簡明清楚,他的書本中有大量的圖片說明其理論。

有些傳媒更指他發現大爆炸理論,這完全是錯誤的,他只是提出另一套以虛時間解釋宇宙開始的理論,並非發現大爆炸理論。他反而是創立黑洞蒸發理論的人,另外,他述說有關多維空間的理論、時間機器、未來人類的發展等等更讓我深刻。

我認為傳媒不應把他當作一個娛樂人物般報導。科學的人物應以科學方法去報導,可是,他們沒有嘗試請教專家協助,或找一些較認識該些理論的人編寫相關的普及文章,藉著這個霍金熱,推動香港的科普教育,達到霍金教授的心願。


蔡錦滔

 

 

 


介紹這編文章給朋友。
姓名: 電郵:
朋友姓名: 朋友電郵:
內容:    
     












   

 
 

> 下載入會表格
   
  相關連結 / 文章
 





   

(C)2006 星匯點, 版權擁有. 未經許可, 不得以任何途徑複製內容. 如需協助, 請電郵 info@starrix.hk